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

《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

 

4、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

4.1 准备工作与概述

《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

 《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

 4.1.2 杂志编辑评估文章的标准

《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

 4.2 图表部分的写作方法

4.2.1 为什么使用图表

《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

4.2.2 如何使用图表

《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

 4.2.3 如何选择图or表or文字

《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

《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

  4.2.4 图片/表格制作软件

《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

4.2.5 图片的各种指标

《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

4.2.6 图片的分类

《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

《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

《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

《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

《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

《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

4.2.6 图注的使用

《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

《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

 4.2.7 表格

《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
《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

《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

 4.2.8 如何写图注或是表格标题

《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

 4.3 材料与方法部分的写作方法

4.3.1 为什么需要材料与方法部分

《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

 4.3.2 如何撰写材料与方法部分

《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

 4.4 结果部分的写作方法

4.4.1 结果部分的作用

《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

 4.4.1 结果部分的写作方法

《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

4.5 引言部分的写作方法

4.5.1 引言部分的作用

《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

4.5.2 引言部分的撰写

《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

 4.6 讨论部分的写作方法

《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

 4.6.1 讨论部分的作用

《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

4.6.2 讨论部分的使用

《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

 4.7 结论部分的写作方法

4.7.1 结论部分概述

《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

4.8 摘要部分的写作方法

4.8.1 摘要部分概述

《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

 4.9 标题部分的写作方法

4.9.1 标题部分概述

《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

 4.10 参考文献部分的写作方法

《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SCI论文写作训练营笔记汇总03_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

 4.11 答疑 

4.11.1 参考文献为什么最好不要引用学位论文?

答: 首先, 论文写作过程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最好都是作者亲自读过的。 而学位论文的文章长度一般都比较长, 如果引用, 会存在作者是否读过全文的问题。其次, 假设作者真的读过全文, 但是若是这篇学位论文是英文的, 如何下载到全文也是一个问题, 因为这类学位论文一般很难下载到, 例如在 Web of Science 上是下载不到的。 如此一来, 对于阅读文章的人, 比如审稿人或主编就很难获取到文章全文。 并且如果这篇文章所引用的学位论文正文里的内容恰好是其关注的点, 那么他们会很难找到原文来看。另外,学位论文本身引用的参考文献非常多,引用学位论文实际上是一种二级引用;在这种情况下, 直接去引用原始的科技文献会更好一些。
综上所述, 建议大家最好不要引用学位论文。 但是如果前面说的几点大家都可以解决, 学位论文确实全都读过, 观点也是原创的, 也能提供全文供审稿人查看, 这种情况下引用学位论文也是可以的。

4.11.2 每一种期刊的参考文献的格式都是一致的吗?

答:不是的, 存在不同期刊参考文献的格式是不一样的情况, 最好按照目标期刊的具体要求去调整, 一般参照已经在该期刊中正式发表的文章的参考文献格式来整理就可以了。 如果使用文献管理软件 Endnote 插入参考问下, 一般都可以在Endnote的参考文献库中下载到各个期刊所对应的参考文献格式包( EndNote Output Styles) 。 如果没有完全相同的格式, 可以选择与目标格式最为相似的,在其的基础上进行手动的调整修改,也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论文写作效率。谷歌学术或是百度学术, 也是可以选择输出所引用文献信息的。

4.11.3 关于参考文献, 已查到的与现有研究相关度最接近的, 但时间较久远,除此之外相关研究非常少,这种情况下怎么引用合适的文献呢? 相关性降一级的搜索还是引用已查到的比较久远但研究深度不够( 发表的期刊水平也不够好) 的呢?

答: 在相关研究非常少的情况下, 这两种情况下的文献都应该加到文章里, 与作者的研究相关度高但时间久远的参考文献和相关性低一些但是文章较新的, 都可以组合起来都放进文章里辅助自己的研究内容。

4.11.4  如果写英文文章, 中文文献需要用中文写吗?

答: 如果写英语文章, 建议大家尽量减少中文文献的引用。 首先, 如果引用中文参考文献, 会使得大部分审稿人无从查找你所引用的文章; 第二, 引用中文的参考文献会影响审稿专家对这篇文章质量的判断, 所以建议尽量引用英文文献。当然, 在某些学科领域内, 根据文章需要必须引用中文文献( 例如历史学需要引用历史史料) , 这种情况是可以引用的; 但是最好给出与参考文献相对应的英文标题, 一般情况在发表中文文献时, 都是有其对应的英文标题和摘要的; 另外还是需要具体参考期刊的一些要求, 如投稿须知或模板, 如果期刊在这方面并没有要求, 那么最好在对应的参考文献列表后方标注“in Chinese” 。

4.11.5 关于阐述型图, 有什么推荐软件吗?

答:  阐述型图分为示意图和流程图, 画示意图, 一般用 Word 就可以, Word 的图形拼接功能还是很好用的; 当然如果你可以熟练使用 Photoshop 的话, 也可以用Photoshop。 画流程图,Visio 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很多都可以直接拿来用。 

4.11.6  写文章时是直接插入绘制出来的图片还是把 Origin 软件与 Word 链接放进去?

答: 写文章时, 如果涉及到的图片数量不多, 直接插入图片是可以的。 当文章中的图片数量多或是图片较大, 在撰写文章时直接插入图片可能会影响电脑的运行速度, 从而影响你的写作速度, 这时就可以选择插入图片链接比较好。

4.11.7 在材料方法与所参考文献相似的情况下, 如何避免重复率高的问题呢?只换一个不同的表述方式可以吗?

答: 一般情况“材料方法” 部分出现重复率高的问题, 期刊一般不会特别关注; 但是也不能完全照抄, 仅仅把数据和设置参数直接替换是绝对不可以的, 但做出一些改写是可以的。 比如, 可以换一个不同的表达方式来避免重复率高的问题的, 例如将主动句改为被动句来解释说明。

4.11.8 按照先写结果, 再写讨论, 最后写结论的顺序, 写完结果后经常不知道结论与结果有何不同, 应该怎么打开思路? 结果、 讨论和结论部分是否需要严格分配信息点, 部分之间会有交叉, 想写的完整就难免有重复怎么办?

答: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 结果与结论所对应的主题本身就是相同的, 但论文的结果部分和讨论部分是一体的, 但与结论又有不同。 换句话说, 比如结果中讲述的是 a,b,c,讨论里讲的是 d, 那么结论部分里需要说明的是 a,b,c, 只是需要有变化的强调下这个结果, 其中所讲述的对象与重要的结果是一样的, 但是需要用不同的语言去表述说明。
讨论部分的内容有时需要附属一下前面讨论的结果, 以精简的语言提一下即可, 后面需要有加深性的内容, 如果没有加深性的内容, 那么这篇文章里最好不要出现讨论的内容, 结果和讨论可以放在一起。结论要重点复述结果部分的内容, 讨论里的一些内容不写在结论里也是可以的。

4.11.9 引言要写多少字?

答:文章的引言实际上没有数字要求, 可长可短, 主要要把研究背景讲清湖, 尽量全面而不累赘。 或者作者也可以参考与自己课题类似的目标期刊, 根据目标期刊的引言字数多少而进行写作。 不同期刊的习惯和偏好可能是不一样的, 但是引言的基本结构无论长短都是相似的。

4.11.10 目标期刊的具体要求在期刊网站哪里找?

答:目标期刊网站的首页上, 一般会有一个“Submission” 的按钮入口, 其中会有“Author Guidelines” 等, 从这里面可以找到所需要投稿指南。

4.11.11  写文章之前最好先确定好目标期刊吗? 如果目标期刊有 2 至 3 个, 该如何准备?

答:大家写文章之前最好先考虑好要投哪一个期刊, 然后根据目标期刊的具体要求去写, 这样后期改动的地方就会少一些。无论作者的目标期刊有几个, 作者对目标期刊的档次判定不能差别过大, 最好属于同一个档次。 作者需要预先知道自己的文章可以发在什么类型和什么水平的期刊上, 然后选择目标期刊。 有的作者习惯从高到低投稿,先冲一把高影响因子的期刊,如果未中,
再回到正常水准去投, 也是可以的。 这样一来就可以先按照高影响因子的期刊要求去写作。 还有一点, 文章中参考文献的水平要和目标期刊中参考文献的水平相当, 如果再次改投二区的期刊时参考文献也要做相应调整, 不能完全不变。

4.11.12. 问: 当论文选题创新性不足的时候, 该如何弥补呢?

答: 如果发现文章选题的创新性有所欠缺, 那就需要增强文章研究的严密性和细致
性, 突出自己的工作, 加强对比。 也就是说虽然作者和其他人做的工作基本相同, 但是
作者做的更加细致, 分析的更全面, 这样就可以弥补创新性上的不足。 并不是说别人已
经发过的课题你就不能再发, 可能只是发不了更好的。

    原文作者:LiBiGo
    原文地址: https://blog.csdn.net/qq_39237205/article/details/122720268
    本文转自网络文章,转载此文章仅为分享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点赞